科学的方法、灵动的思维助题行
——麒麟中学 张丹凤
思想品德课虽然是开卷考试科目,但是由于学科特点,需要学生把书本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材料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思品的主观题产生了畏惧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主观题呢?今天,我就主观题的答题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做好主观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分类型答题
1.“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2.“认识、启示”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首先要说明这是什么样的事物或者现象,接下来分析产生的原因或者是导致的危害,最后对于不足找出相应的对策,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3.“评析”型题目
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或者行为进行评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定性判断,接着对于该言行或者是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找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解答。
4.“漫画”型题目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答题时即按照漫画反映的表明现象是什么,接着通过现象找出背后本质性的东西(书本知识点)。
5.“图表”型题目
“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最后把看到的内容转换成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即图标反映的现象,再通过现象找本质(书本知识点)
6.“怎么办”型题目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会问你“如何”、“怎样”,有时也会出现建议的形式,这类怎么办的题目一般都需要学生最后对题目本身进行点题。那么在点题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如果设问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南京如何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那么点题时直接把如何改成“怎样”,其他照抄就可,但如果设问是: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这时就需要点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二、做好主观题需要灵动的思维。
1、辩证思维
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思维。首先是辩证的思维,2在回答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或者是事件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件或者事物不足的一边。如:基本国情这部分内容,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思维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不足。
2、逻辑思维
学生在做题时对于主观题中的判断题这一块,一定要符合逻辑思维。如:环境问题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表述。问题怎么能用有利于呢?
3.常人的思维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萧何”,正是学生在答题时紧紧的把我们的学科知识点和实际进行结合,思考时往往会进入死胡同,容易钻牛角尖,这样对于解答主观题,解好主观题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当走入思维的“死胡同”时,走出来,用常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如期中试卷中:青岛大虾事件反映基本国情里的哪点?需要实行什么战略?应帮助学生这样理解:你作为一个普通人碰到类似事件,想到的是这些人的素质低,素质低又想到基本国情中民族文化素质比较低,对于素质低我们应该实行的是科教兴国战略。
我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运用灵活的思维,那么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