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学校园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读书活动——推荐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十四) 您当前的位置是>> 教学教研>>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读书活动——推荐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十四)
发布日期:2014/10/12 13:24:48  作者:zb  点击:1065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推荐人:王吉中

内容介绍《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主要是写给小学教师的,所选案例都是小学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有若干案例虽然是发生在中学,本书所选的案例,凡是没有注明出处,只注明作者名字(一般都是网名)的,均出自教育在线”各栏目。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作者介绍王晓春,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家庭教育、教师观念更新和语文教学改革等,多年来出版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走进孩子的心灵、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等十余部专著,总计逾150万字。

经常在报刊发表家教研究文章,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做家教专题讲座。多年来应邀给全国各地家长及老师做报告,目前已达数百场,受到广泛好评。多年的家教研究、咨询、培训工作,使他在家教领域显示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并致力于帮助家长解决当代家教难题,被广大家长称为“家教救星”。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教师问题
【案例1】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1)
【案例2】找骂
(6)
【案例3】教育专家的方法为何不灵
?(11)
【案例4】师范教育中到底什么是最要紧的
?(13)
【案例5】质疑数十万元造神童
(16)
【案例6】爬树风波
(18)
【案例7】来,让我抱抱你
(22)
【案例8】课间有学生打架了
(24)
【案例9】水彩笔的故事
(27)
【案例10】换个角度(摘要) 
(29)
【案例ll】意外的收获
(33)
【案例12】秘密约定
(35)
【案例13】让老师困惑不解的孩子
(37)
【案例14】大眼睛春
(43)
【案例15】这个班主任到底该怎样当
?(47)
【案例16】教育也是很顽强的
(55)
【案例17】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
?(57)
【案例18】一个永远说不明白的问题
(60)
【案例19】如此学生怎么教
?(63)
【案例20】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
(65)
【案例21】我这样教学生去“爱” 
(71)
【案例22】孩子的自私心理怎么克服
?(77)
【案例23】小女孩捡到了一角钱,交给老师
(79)
【案例24】孩子,你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吗
?(81)
【案例25】“学校教育大批判”:一种浅薄的时尚
(85)
【案例26】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
(91)
【案例27】求学——就是老师求学生学嘛! 
(94)
【案例28】我的文学感悟力都在语文教学中消磨殆尽了
(95)
【案例29】丁俊晖: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摘要
)(97)
第二部分 学生问题

【案例30】怎样集中学生注意力?(102)
【案例31】该怎么帮助你,我的孩子
?(105)
【案例32】不写作业
(107)
【案例33】疯了——个学生这么多的作业
(109)
【案例34】硬是不写作业(摘要)(112)

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的标题之一,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就会收获一份份惊喜。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给了老师,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铭记在心,放下姿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Copyright 2012 Hxzx All Rights Reserved 江宁区横溪中学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宁丹路 电话:025-86161865 邮编:211155 E-mail:hxzx6161865@163.com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