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景物描写知识树的内容。
二、明确目标
1、请用知识树地的方法来赏析文中五幅图中的写景句,学会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说清楚描写的方法、对象、特征、效果(作用)四个内容。
2、掌握写景方法,会运用景物描写知识来分析其它写景片段。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问题一:诵读赏析《春草图》。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写得像个顽皮的孩子,好像在捉迷藏,形象生动,也表现了春草的活力。“钻”字则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特点。而将“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形容词放在句末,则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一个“满”字,写出了小草生长的范围,突出了小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侧面描写,通过写人的活动,表现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4、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轻悄悄”“软绵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草的姿态。)
问题二:诵读赏析《春花图》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花开得热烈的特点。)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花色彩的缤纷绚丽。)
3、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运用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由花开之盛想象出满树果实的情景。)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前后都描写花,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这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静中有动。)
问题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调动各种感官,从触觉、嗅觉、听觉的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1、 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柔和。)
2、 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写春风的芳香)
3、 听觉:鸟鸣声,清脆宛转(拟人);笛声,嘹亮。(写春风的和悦)
问题四:诵读赏析《春雨图》。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迷蒙的美感)
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从视觉角度来写,一个“逼 ”字,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4、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在静景中加入人的活动,以动写静。“慢慢”一词,犹能体现人在雨中的闲适,侧面表现春雨的温柔。)
5、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拟人,渲染了春雨之夜的静谧气氛。)
问题五:诵读赏析《迎春图》
1、该节引用了什么俗语?为什么要引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2、“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问题六:实战演练
1、用所学范方法赏析语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我来赏析:
2、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