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在这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冬至。
本周六,12月22日就是冬至。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这一节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仅仅是划分时间的标记,甚至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子;然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冬至具有的人文意义可能甚至盛于新年:殷周时期,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从汉代以来,每年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休息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发展到现在,在我们南方地区,吃汤圆、吃米团,北方地区吃饺子、吃馄饨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圣诞收礼物,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是否想起我国的四大发明,经典国粹等重要文化呢?作为中华儿女,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即将到来的冬至的气息吧!
刘金生
2018.12.17